第(2/3)页 在春秋时期,情况正相反,哪怕是贵族家中自己豢养的艺人,也是“低等附属品”般的存在。 用旧时的话形容——下九流、下三滥。 正儿八经的人家是绝对不会送子弟进入这个圈子的,遑论有点门第的大户。 练艺太难了、练功太苦了。等练出来能上台,舞台有限、青春有限,许多艺人还没来得及“回本”就老了、被淘汰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能红的是极少数,扑街的是大多数。 尘元子前半生利用才貌一战成名,后半生及时转型,年纪轻轻就成了戏班、倡馆、青楼的幕后大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这可把乐陶陶羡慕坏了。那日她在九大市场前跳舞卖艺,为的就是抛砖引玉,收赏钱倒是其次。 她的靡靡之音和奇装异服,包括新鲜怪异的舞蹈,果然引来了尘元子。 她走运,两人一拍即合。 至少尘元子表面上和蔼可亲,这点很对乐陶陶的脾气。 工作嘛,当然会磕磕碰碰,事情做得怎么样在其次,重点是人要 ice,合作愉快才是乐陶陶最看重的。 “如果赚钱赚得不开心,不如躺家里睡大觉。”乐陶陶如是说,她的逻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