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诚如乐陶陶所言,遇到对眼的救命恩人,姑娘会说:“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 而遇到对不上眼的救命恩人,就如同徐娘子碰见了郭永年,会说:“大恩大德唯有来世再替恩公做牛做马。” 当时的徐娘子青春少艾如花似玉,虽出身低,但已被伯爵府相中,将成为十三姨娘,哪里看得上郭永年这样在刀口上讨生活的匪类。 对此,郭永年心知肚明,心有不甘。 他觉着凡事对他似乎都不公平,他抛出最后的筹码——救命之恩,逼她就范,留她。 这与那个要当众强行轻薄徐娘子的人有何区别? 女子身无长物,不能反抗,唯有委身,待女儿出生,她便执意要走,说欠的都还清了。 话已至此,强留无用,从此天各一方,至于是否人鬼殊途,无人知晓。 兵荒马乱,万事可能。 “有一美人兮,见之难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曲《凤求凰》唱罢,便不再想。 徐娘子不知道的是郭永年后头草草娶了董氏了事。 董氏即当时拨给徐娘子在山寨生活时用的农家女,虽姿色才情逊色,但胜在质朴善良、勤快能干,将徐娘子走后的父女俩打点得妥妥当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