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段冉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 第二乐章是一个小步舞曲,是肖邦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首小步舞曲。 段冉快狠的演奏风格赋予了小步舞曲古典舞曲的质朴性。 接连的三四乐章里,她的乐思令人想到贝多芬的深刻,同时又有肖邦的内在思想在其中。 纤秀婉丽的华彩和充满活力的回旋曲如少年甜蜜又充满幻想的人生憧憬。 虽然音乐形象的发展因肖邦年轻时的作曲技法不足而显得在结尾时不够紧凑洗炼。 但是当这段隐匿在众多作品下的西方少年之诗借一个现代东方女孩之手奏响在华沙爱乐大厅之上时,音乐本身要塑造的形象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评委们应该思考的。 结束了奏鸣曲的演奏,段冉开始了自选曲目的演奏。 三首连续圆舞曲+一首夜曲的曲目结构新颖无比。 这令她台下的两名老师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可好。 沈清辞把段冉交给了里格尔,但是里格尔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和段冉进行真正的沟通。 对方只有要请假的时候才会露出小狐狸般的微笑。 里格尔无奈,但他喜欢这个天才般的女孩,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的引导着对方。 就段冉目前的表现,他很欣慰,自己告诫过她的那些东西她都没有当耳边风。 只是从比赛的角度而言他又有担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好表演都适合出现在赛场上。 21人注定只能留下10人或更少。 这一幕里格尔也曾经历过。 ... 随着静谧的夜曲结束,段冉开始演奏最后的曲目——玛祖卡舞曲。 ‘op33’ 风吹树动,前后摇动。 钢琴响起,段冉指下的自由速度如一缕清风吹过大厅。 从1到4,四首小品依次绽放音符、乐句、强弱、音色之美。 听者必须要跟随着段冉的乐思而动,仿佛就像是在绿叶森灵中感受风的气息,稍不留神就会错失精湛的演绎,迷失在森林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