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接着他暂停了排练,他坐回钢琴思考了起来,‘自己究竟是演奏这一段的。’ 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在演奏这一段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要弱。’ 弱的标准是什么? 那时他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他发现他要的并不是一个‘无关强弱对比的弱。’ 很快他思考了一番,然后重新为众人讲解起来。 他让翻译告诉大家:“是这样一种感觉,你要让你的演奏出来的音乐像是紧紧包裹着棉花糖,但又不能将它挤压变形。” 翻译将他的话转达给年轻的乐手们后。 接下来谈不上奇迹诞生,但这个问题接着就解决了。 ... 他也记得问题解决时,众人那种充满不可思议和崇拜的目光。 事实上他也没有想到效果会那么显著。 这让他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是你自己一个人演奏,你可以在钢琴上尝试各种不同的分句和奏法,听到不同的音响效果。’ ‘但是当你真正的站在一只乐队面前,情形就复杂多了。’ 通过整个下午的思考,他回想了他与燕京交响乐团首次合作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回味了与柏林爱乐合作录制的莫扎特唱片。 还有与萨宾娜的一幕拉三,与马瑞克的两场肖协。 他发现复杂的情形一直都在,只是他没有从内心发觉到。 之所以他能完成一幕幕精彩的协奏曲表演,必须要说几位国际大指挥一直在他一旁用一种更高的格局保护着他。 第一次,秦键认识到做好一名合格的指挥并不仅仅的只需记下整个总谱。 一个指挥必须要有引导着乐手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将谱面变成实际音乐效果的能力。 这是超人的能力,指挥是超人。 秦键并没有想成为一个大指挥的觉悟,但以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为目标,指挥这门学问是他不可不深入了解的。 同作曲一样,没有作曲家就没有演奏家。 没有指挥就没有成文的现场交响,就没有一部又一部动人心悬的大型钢琴协奏曲出现在人们面前。 “任重道远。” 揉着太阳穴,秦键憧憬着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