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大学堂-《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2/3)页
“直接叫做京师大学堂就好了。”楚云对于命名这件事一向并不怎么在意,有时候很简单粗暴。
“对于不同的大学堂,官府负责划地给它们, 最好在京城的不同地段, 以方便进行针对教学。每所大学堂根据生源数量和教学性质制定办学经费,费用由户部补足。如工业大学堂所需大量机器,经费自然是比师范大学堂要多的。”教育部长看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一阵苦笑。户部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不论哪个部门都要找上他们,作为一个后勤性质的部门可不容易啊。
“以后教育部除了按照定额批准经费以外,还需要查看不同大学堂培养人才之指标酌情增减经费。还应给不同大学堂相当程度的自由进行自我管理、自由竞争。”楚云稍微提醒。
“是。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只有辽东、南京城、京城拥有大学堂,其他行省的学子可能会有些不满与埋怨。”教育部长说道。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事不能够做大十全十美。我们没有那么多科学家和教书先生分配到各个行省,也不能够做到每个地方招收的学子数量一模一样。有些行省人口数量较多,有些行省如江浙地方识字的士子数量多,还有些新纳入的行省如南洋行省连会说汉语的人都没有多少……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只能够委屈一批人了。”楚云说道。
不是他不想要每个行省一个大学堂,只是客观条件太过艰难,如果没有大批召唤过来的科学家的存在,以及在辽南的时候就有像是大玉儿、李溰、李依竹等一批学员经过几年的成长能够独当一面,连现在的十多所大学堂都无法组建。
“不过他们无须如此沮丧,该有的迟早都会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楚云说道。
“刑部这边……对于苏州城火烧纺织厂的案件准备开始审理,主审机构是苏州法庭,由知府、总兵进行监督。”刑部侍郎谈及吵吵嚷嚷了几个月的案件。
劳动法和工会法出来以后,刑部看到苏州城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人们没有剧烈的反弹,便准备彻底了解这一系列事情。
“法不可违,这是至高的原则。只是这件事情处罚太重恐怕会让不少纺织工人寒心,如何拿捏就要看苏州法庭的了。”楚云并不想怎么干预这件事情,反而想要看法庭制度会出来怎样的判决。
第(2/3)页